历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8篇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历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1自从我校强势推行高效课堂教学以来,我认真聆听了一些教师的高效课堂教学,特别是市区名优教师的高效课堂教学,使我深感触动,因而亲自实践到高效课堂中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思考,我深深体会到:
1、兴趣是历史高效课堂的前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会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中,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高效课堂的理念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历史“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用多媒体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使学生从视、听等多方面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掌握历史规律。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设置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实验探讨,生生相互讨论交流,分析形成结论,学生学习兴趣浓,自主空间大,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广开思路,大胆创新,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动力,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完全成了自我锻炼,互助研究。使历史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习就是高效的。
2、主动是历史高效课堂的保证
在历史课堂上要处理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要做到适时调控,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代替。为此,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学案,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维,给以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查资料、动脑思考、、合作探究、自我展示、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控,使师生、生生合作和谐、默契,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另外,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是历史课堂高效的切入点。人才的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仓库,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让他们自动地去开发知识的宝库,自我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优良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欢悦的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使学生提高兴奋度,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实验研究、竞赛、提问、讨论、交流谈话、音乐动画、网上查寻、问题答辩等,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感,从而兴趣盎然的学,汲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其次,要不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甜头”,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3、人文是历史高效课堂的内涵
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须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从历史中汲取养分。历史教学承载了历史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承载了个人及民族精神的塑造。学生在历史课堂这方天地中不仅要完成他们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完成他们生命的一段历程,享受这段生命历程中的情感生活,经过这段生命的历程,他们应当变得成熟,丰富、热情、善良、富有情感和人性,而不是相反”历史课和其他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它是一门人文学科,课堂上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对学生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有着熏陶和启迪作用。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教师引导”的教学理念,在历史课堂让学生学习历史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历史知识,更要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来接受人文精神、人文思想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这才是真正的高效。
4、高效是历史高效课堂的目标:
只有有效、实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脱离“高效”,一切教学都是徒劳的,一切口号都是苍白的。反思自己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预习流于形式目标不明确。学生“课上”除了听讲还是听讲,“课下”除了做作业还是做作业。学生课堂上“精力流失率”较高,“题海战术”学生成了“做题机器”,教书和与育人冲突,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冲突,素质教育与及格率冲突遇到了很多困惑,课堂怎样才能高效?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高效课堂22条》中教学理念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学会”与“会学”。“学会”与“会学”是历史课的基本要求。如何处理好“学会”与“会学”的关系,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灵魂。课堂教学的每个行为都应以学生学会什么为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运用、深化,指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相互交换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安排一系列教学事项,提供学习目标,引起注意和兴趣,呈现各种刺激、各种音频、视频,激励回忆,讨论总结、练习、反馈信息、迁移应用等,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协调,在长期的自我实践和锻炼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会逐步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最终由“学会”变成“会学”。这才是真正的高效。
总之,高效课堂,教得要轻松,学得要愉快,情感要得到升华,智慧要得到提高。
历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2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是古往今来所有教师研究的共同课题。如果课堂教学结构紧凑严谨,方法适合初中生学习特点和学习要求,就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能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初中历史教师,也应自觉探索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策略问题。笔者在这方面通过学习借鉴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并结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际,在学习、实践、探索中总结了几点,期望与同仁共同探讨适合初中历史教学高效策略的话题。
一、课前预习,自学设疑
教师每上一节课,课堂上需要传授的知识和信息,先要请学生课前自学教材,或请学生搜集资料。预习时,教师可以列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出答案,找不出答案的要特别留意做上记号,或找同学探讨,或查阅资料,仍然解决不了的待课堂解决。课前预习目的是对以往知识储备进行整理加工,并在自学教材中获取新的信息,或在搜集资料中归纳整理,将旧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结合,形成新的知识储备。学生课前预习处理得好,课堂教学效果就好。通过预习,能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至于归纳总结能力。
我们的历史教学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之源,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和培养学生在自学中“设疑”。如果一味地只是教师设疑,学生容易产生依赖性,久而久之他们的主动性将会丧失殆尽,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将受到束缚,最终会变成被老师牵着线 ……此处隐藏8010个字……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一、优化教学导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导语的是课堂教学的最初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好教学导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选好导语的素材,即所设计的内容应该与教学的内容相关;
(2)突出重难点,即围绕教学的知识点有重点的突破;
(3)导入的时间不可过长,以防影响后面的内容教学。
例如,在“人类的产生”中,通过讲述“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远古时代,一位名叫女娲的神,用水和黄泥造出了许多的男,男女女,从此天地之间就有了我们人类。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她还炼了五色石进行补天。学生在这样充满神秘色彩的导语引入下,很想知道人类的起源和产生过程,为他们的课堂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丰富的情景氛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新课程历史教学特别倡导情境的创设,因为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运用一定的情境教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不断的学习理解文本内容;另一方面,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例如在讲述“和同为一家”时候就采用了编历史剧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具体步骤可设计为:
(1)利用藏族民歌“今天文成公主来西藏,狮子进了大森林。孔雀落在大平原,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太平??”来渲染背景氛围;
(2)阅读文本中与“吐蕃使者求婚”相关的内容,鼓励学生扮演上述内容;
(3)阅读文本中和“文成公主西行”、“文成公主在吐蕃”等相关的内容进行扮演。
通过上述的扮演活动,一方面,能够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潜能;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扮演的活动中进一步地明确了在封建社会里,民族的和亲政策的积极意义。
三、运用文本和视频插图教学,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效果
新课程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视觉
感官欣赏的需要,帮助学生把一些较难记忆的语言项目通过插图进行轻松的理解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
四、设置学习疑问,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的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中利用这些疑问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大胆质疑的精神和学习品质,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问题探究能力。笔者以为,巧设疑问,以疑激趣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设计的问题应该紧紧围绕文本教学内容;
(2)创设的问题,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3)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能够顺利的完成上述问题的解答,以满足他们学习发展的需要。
例如,在讲述“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和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分别是什么?
(2)纸的发明在什么时间?
(3)我国在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书写材料?
学生在意义回答了上述的问题之后,通过追加问题的办法提出“西汉发明了纸,为什么东汉蔡伦又要改进造纸术?”。因为这样的问题,在书本教材中没有作过多的说明,比较难理解,需要借助一定的资料进行帮助理解。针对该问题,笔者建议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和到图书馆查资料等方式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之下,不仅能够掌握了教学内容,还培养了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
总之,有思想的课堂才是有生机的、成功的课堂在历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只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他们历史唯物主义观,真正实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历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8任教九年来,经历的培训不少,可这次县初中历史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训已过半,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因为每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教师,每一天都能看到不同类型的亮点展示,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这里,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在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学习,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扩展自己的舒展空间,突破自己:
此次培训中我发现了自己本身存在的缺陷,专业技术知识不足,上哪个年级看哪个年级的教材,现学现卖,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要充实:
主要指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要把历史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处,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要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同时教学过程中做到三个"延伸"。一是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延伸"。二是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延伸"。三是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延伸"。
通过培训,我进一步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并且有了日后工作的指南:
1、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向马玉梅老师学习,要让教育具有“亲和力”。我们有责任找到一种方法,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并以一种积极的方式生活。让他们有所期盼、有所憧憬。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位学生,以微笑面对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2、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博览群书,不断进取,善于总结反思。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
通过这次培训,我学会了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审阅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我会时时警醒自己的素质和修养。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己,书写出灿烂美好的未来。
文档为doc格式
【历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4 黑猫心得网 www.039420.com 版权所有